德国经济部长:荷兰接管安世没有任何错,我认为这个决定非常明智

Connor BTC最新价格 2025-10-27 2 0

近期,德国萨克森-安哈尔特州经济部长斯文·舒尔茨发表了一番耐人寻味的言论。他表示,荷兰政府对安世半导体公司的强制接管“没有任何过错”,而此举是“经过深思熟虑的”决策。听到这话,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“这也太离谱了吧!”

安世半导体并非一家普通的公司。从2019年被中国企业闻泰科技收购以来,它已经成为了欧洲制造业的核心支柱。统计数据令人震惊:86%的欧洲制造业龙头企业依赖于安世在东莞生产的芯片,而在汽车行业中,更有近一半企业将其视作“命根子”。医疗技术、机械制造等行业更是对安世的依赖程度高达95%和86%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,安世甚至是欧洲的“芯片生命线”。

然而,荷兰政府的强制接管举动,让这一切都悬疑重重。这不仅仅是经济利益的博弈,更是一场关于国家安全的较量。舒尔茨的表态,简直就是在为这种掠夺行为披上了一层光鲜的外衣。然而,有必要指出的是,这一决策背后的深意其实是为确保所谓的“国家安全”而做出的政治选择。

这场风波揭示了欧洲政治精英们的双重标准。尽管他们声称在捍卫市场经济和公平竞争,实际上却在利用国家机器打击竞争对手。舒尔茨介入安世事件的言论,实质上是在为荷兰政府的强抢行为辩护,这种“理解”更像是对法律与商业行为的亵渎。

与此同时,德国的工厂正在面临着停工的危机,医疗设备厂商也在焦急评估替代方案。显而易见,政治家们的高谈阔论与基层工人的辛酸现实,存在着怎样巨大的反差!对于那些依赖安世产品的企业而言,跨国界的政治干预无异于在拷问他们的生存底线。

想必有人会联想到美法之间曾经的阿尔斯通事件。当时美国通过“长臂管辖”,将阿尔斯通逼至解体。而现在,欧洲也在采用类似的方法对待中资企业。这种模仿,却显得格外讽刺。曾几何时,欧洲在面对美国霸权时深感无力,如今自认为可以在同样的道路上走得更加潇洒,但却未曾意识到,中国的力量早已不可小觑。

展开全文

不同于以往的对抗,现在的中国在各个产业链环节上都有着完整的反制能力。无论是稀土、原材料还是半导体,中国的牌面相当足。而欧洲的供应链依赖并没有减弱,反而加深了。在技术和经济的双重复杂性下,试图在短时间内建立一个完全独立于中国的芯片供应链,无疑是一个充满风险的美梦。

那么,安世事件的结局将会如何?舒尔茨及其支持者们或许认为,强制接管是个聪明的决定,然而结果却可能让他们在未来付出沉重的代价。一旦安世断供,欧洲的生产将陷入瘫痪,失业潮、通货膨胀无疑会随之而来。如今的欧盟《芯片法案》虽然可能获得更多国家的支持,但需要多年、巨额资金才能扭转局面。

德国外交部长瓦德富尔原定于10月26日访华,然而在关键时刻临时取消行程,这一信号传递的信息再明显不过:德国在中国的形象正急剧下降。对于这样的局势,欧洲的政客们究竟能否真正意识到自己所面临的困境,实在令人存疑。

在国家安全面前,欧洲的决策者们似乎依旧停留于表面,而忽略了实际的经济利益。他们是否真的意识到,玩火的代价最终会由欧洲企业及其员工来承担?

再审视舒尔茨那句“接管安世无罪,荷兰非常明智”的言论,令人不禁发笑,但更发人深省的是,今日的欧洲究竟是在“去风险”,还是在亲手制造更大的风险?在安全与繁荣、政治正确与经济现实、独立自主与全球协作之间,欧洲似乎正在迷失自己的方向。

评论